顯示具有 網站動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站動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Facebook Page 與圖析風暴

踏入2011年風季,小弟將開始陸續引入 Facebook 的 Fans Page 功能,加強與風友的互動性,你只要到本站的專頁讚好 Like,以後即可追蹤最新風暴動態,網站更新,並獨家新增的「圖析風暴」

這個環節是針對一些特別案例或特強颱風,增加各類圖像來補充解釋本站熱帶氣旋報告的內容,本站率先以「桑達」作為嘗試。

CIMSS 的熱帶氣旋專頁今年大革新,利用了嶄新的網絡科技,使我們可以更有效地結合各種風場及衛星分析產品去研析熱帶氣旋活動,其中包括一些其實已存在很久,但我們曾經鮮為使用的 AMSU 、並等渦度線、等輻散線、等輻合線等產品... 我們將嘗試通過 Case Study 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和研習。

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2009年工作簡報

回望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2009 年,網站瀏覽人數方面和 2008 年差不多,都是接近 55 萬人 (根據 HotRank),這比 2003-07 年平均 35 萬人次有相當的躍進。這可能和 2008及2009年香港風季較「激烈」,並2008年本站有一兩次被傳媒報導有關。

2009年是本站的十週年,小弟在夏季隨了一如往上地留意熱帶氣旋動向外,也特別投放時間改善本站發報系統 (翔龍),加入了很多自動化功能。從2009年本站發出熱帶氣旋報告次數所見,平均每個熱帶氣旋發出7份報告,較去年多40%。

另外,本站也和其他氣象愛好者開發了熱帶氣旋破壞指數 (TDI),把颱風影畫廊轉移到 Youtube 平台,並發展 Facebook 群組。又繼續把熱帶氣旋資料下載「資料庫」化,目前已有2003年開始的資料可供搜尋下載。

網主今年也開始發展 Blog 平台。除了把網主的話及追風者隨筆移植到 Blogger 外,也在年中建立了兩個其他題材的 Blog:

男女關係專題:
愛你一生一世 -loveu1314.net

免費軟件專題:
無破解‧免費用軟體 - crackhacksoftware.com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熱帶氣旋發報的自動化

自今年8月中日起,小弟集中火力把本站的預報作業系統「翔龍」升級,務求達到大部份預報工作均能達到自動化的理想狀態,最終,小弟希望只有分析理由 (Reasoning) 這部份需要有人手更新。
經過個半月的努力,本站的自動化程度大約達到最理想狀態的 40%,而工作進度則為 70%。其中最大的改進是可以每6小時自動取得定位資料,並使用各氣象台的預測作加權算法自動預測路徑和強度變化。同時系統亦可以自動從網上下載衛星影像作日後記錄之用,這自動化也可以更緊密地追蹤熱帶氣旋結構及路徑的短期變化。
在寫這小文之時,正正是自動化的另一小哩程碑 -- 我們已把熱帶擾動報告轉為圖像化並自動化了,這也是小弟多年來理想中的一種重要功能之一,因為有時擾動一多,小弟也追不及也走漏眼了。現在的資料由 NOAA 提供,加上 CIMSS 衛星雲圖,除了定位外,還有純 T 指數資料可即時掌握系統強度。
第一張自動化產生的西北太平洋概況分析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熱帶氣旋破壞指數TC Damage Index (TDI)

萬二分感謝凱兄找我去研發熱帶氣旋破壞指數 TC Damage Index (TDI) 這個東西,更十二萬分多謝我朋友,同是香港天氣資訊中心版主的紅兔兄和我一起研發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如果沒有紅兔參與的話我一定完成不了,所以他的功勞比我大 ~

十分記得六年多年初入氣象界時第一次造訪熱帶氣旋追擊站一刻我的想法:覺得這裡真的很厲害,甚至會有自行研發的東西——對,我在說的是香港風力指數,能夠以一個數字嘗試去理解香港整體的風力。當然,香港風力指數不是完美的,尤其在西南風的時候指數傾向低估本港風力,但這是別話,不在此詳談。那些時候,愛幻想的我總喜歡想如果我有能力研究類似的指數就好了,結果,今日這件事真的發生了。

這件事想起來也真的有趣,事緣在莫拉菲襲港前夕,我和凱通電話,當中他說到有個想法希望我和紅兔去想,想法取材自熱帶氣旋追擊站早年回顧中「對香港造成的破壞」一項,希望紅兔和我能夠想方法能夠把這樣東西比較客觀地以數字表達出來。在打風後,我就和紅兔開始談這個東西,結果在反覆討論及試驗下用了約十五個工作小時後得出 TDI 現時這條公式。也許,大家會問,到底這十五小時幹甚麼呢﹖其實呢,討論了最久的是有關風暴潮的部份,如何令這個部份的因素比較合理,不是說笑,光是這個部份我們先後改了五六次,改到一個地步,紅兔也許想說出一個字。這十五小時也包括了由天文台的熱帶氣旋報告中抄資料入 excel 和打研究報告這些﹙麻煩﹞工序吧。

再細看 TDI 的總公式,是由三個因素組成,三個因素各自反映了風、雨和風暴潮三方面的影響,而這三個因素以如此的方式設定其實本質上希望把因素中的單位移除以令三個因素是以同一起步點相加。

當然,事實是這個公式各個因素的比重是由直觀所得出,可能大家不會同意,但是這個公式應該大致可以反映香港整體所受到的影響。風力的比重最高當然反映風會影響全港各地;雨的比重約為風的一半則反映熱帶氣旋相關的雨通常不會一下子落了很多,由於短時間內降雨較低,對排水情況較好的市區的影響一般很低,反而對郊區或山坡的影響大得多;最後由於風暴潮的影響局限在沿岸低漥地區,因此比重也就最低。

在閱讀本指數時還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本指數設定時是以非線性指數為基礎,簡單說破壞力的上升比本指數的上升速度為快﹙這方面有點像量度地震的黎克特制﹞。當指數倍增的時候,一般可以預期該熱帶氣旋對本港的破壞大於兩倍,但到底是二點五倍、三倍、還是更多呢﹖我們在制定指數時沒有想到,但也許是個有趣的東西可以讓人想想。

至於這個指數將會如何發展呢﹖凱想過把這個東西延伸去實時和預測兩個部份,但紅兔覺得會很困難,且看會否有任何進展好了。﹙躹躬謝幕﹞

Sam Lau

二零零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自動更新風力警告

今日開始,本站測試把風力警告自動化。即風力警告 (即強風、烈風、颶風等一系列警告) 將會基於過去3小時的平均風力指數值而自動發出及取消。本站將會留意這自動機制是否合理及穩定,若有需要將會作出修正,並在此向大家匯報。
另外,在風力指數及警報狀態的首頁中,加入達到強風、烈風及暴風程度的自動氣象站數目,且將之分為市區和離岸及高地兩組別。也設有覆率 (覆蓋率),計算是達標氣象站數目除以該組別內的總氣象站數目。這個新指標將有助大家更快得知香港境內的風力分佈,例如說,是否已經普遍受到強風影響?現時的強風是否只局限於離岸及高地?等等‥


***
今日蘇迪羅襲港,適逢放工比較得閒,有諗過去海傍追風影些片放上影畫廊。但發覺風力又不是想像中大,又突然湧起更新網站的念頭,所以就回去做了這堆東東出來了。

其實如果出外追風,這一類沒什麼雨的乾風真是很好,既安全又不用濕身。
哈哈,我都是錫身之人,不是太冒險,還是留在家中上網追吧 :P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十年人語

這天正想著應如何寫一篇關於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十週年的文章,但又發覺,一個人自說自話沒什麼意思,因為這不是我的網站,而是大家的網站,於是,就急急請來各方好友來賜站贈言...排序跟字母先後...

Brian Leung: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HKCOC 有幾多個十年,打風要繼續痛痛快快!!!

Edward:
十歲生日快樂! 祝HKCOC繼續專業, 繼續創新!

Harry Lau:
祝 hkcoc 生日快樂, 繼續為風迷服務~

Hz:
HKCOC十周年有十仔

Martin:
長做長有

Ming: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zK:
十年前,十年後,HKCOC,一直專業。生日快樂 =)

藍藍:

萬有轉變如風逝
南海幻化醉測計
十載風情暖不退
年年添已持更薪
人事盡為仰首託
子臨喜迎無可比


***
謹在此多謝各方人士支持,最後還是要多謝天父時刻為我持守這個網站,沒有衪,我是什麼都作不了啦!

至於本站十週年的回顧,請看「關於本站」部份,請請!

註* 如果還有好友的贈言來,我會後補加上這裡。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機會

近年打風都有人說本站竟然估發出幾多號波的機會如何如何,然後我都會解釋說,這不是估的,是計的‥ 因為在沒有計算的方法以前,本站一向出報告講機會都不會直接說出數字,而只會說機會是高,是低,或是中等‥ 因為如果用直覺和猜測,說數字實在是不切實際的!

到今次鸚鵡,有不少人談論本站報告的機率值,其實小弟一直都想寫一份研究報告詳細解釋這數字是怎樣計的,奈何沒有時間,就在這裡簡單解釋一下吧‥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機率是利用統計方法來計算的,並不是憑直角或猜想所空說出來的數字,有時,最後公佈的機率數據可能會按實際情況略作調整,則會在報告中加以說明。

這個統計方法的概念源於 2005 年時,一份香港天文台的科研報告論及熱帶氣旋在不同的位置時,香港會有烈風的可能性,這報告一度在網上氣象界引起廣泛討論。

小弟利用這概念稍作轉化,嘗試統計熱帶氣旋在不同位置時,香港天文台曾經發出什麼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接著,考慮到熱帶氣旋的路徑預佈,在 24, 48 及 72 小時會有不同的誤差範圍,再把這範圍和位置結合,計算出 24, 48 及 72 小時發出不同熱帶氣旋警告的機會。

這個統計模式的資料庫是由 40 年代至 2004 年為止,在這裡特別多謝世界熱帶氣旋網網主 tn 當年積極和小弟開發這個系統。由於統計是根據過去資料,因此自天文台最近改變了熱帶氣旋警告制度以後,相信這個機率的參考性就可能有所下降了。

總之,最後重新提醒大家,這個機率只是一個參考,請不要以它作為你做任何決策的考慮因素,大家應留意香港天文台發出的熱帶氣旋警告,並用自己的智慧,留意實際天氣情況,作出明智的決定。

2006年7月3日 星期一

與這裡追風的第八載

不知不覺(真的很不覺!幸好有人提一提 XD)本站原來已進入第八個年頭,也許當初也想像不到本站會發展到這種模樣,可能以為做到出來工作後就被繁重的工作逼得放棄了。就算沒有放棄,大抵不進則退,也可能被後人趕過或者逐漸萎縮吧?其實這也不只是自己的想法,也是很多人提出過的預言,我也很同意‥但‥這裡還是繼續至今,這裡還是繼續發展‥即使的確面臨過因常常死伺而幾乎倒斃的日子,但都走過了,是什麼支持這裡?是自己的一份責任心?還有本站支持者的鼓勵也是很大的原動力。

站是繼續辦,但辦站的心態也是隨年月而改變的。曾經有人說我對氣象的熱心沒有了,我也承認初初那團火是小了,只是始終未滅。起初學習的過程火是最旺的,到及後學到一個自己能力的飽和點,就轉變為經驗去經歷風季的時候,當風走著已有著把握估計它的去向時,起初猜風的神秘感少了,那種注視與幻想也自然少了‥不過,風雲漠測,天氣的變化還是偶爾令人「老貓燒蘇」的,驚喜也在於此,追風之火也是於這而繼續著。這又好像人與天空的浪漫轉變為感情一樣,但這感情是深厚的,它細水長流‥浪漫雖然沒有以往傻呼呼時那樣來得頻密,但偶爾一兩次已足夠帶來動力去使我繼續追風看天。那種刺熱激昂的快感,轉變為穩重而會心的一些悠長喜樂。而矣人與天的關係不單在於浪漫,更是在於那份感情。

呀!我倒真的希望,那些我所珍重的一切,都和這裡一樣,和這追風測天的心一樣,長久的繼續下去‥畢竟,這是我的性格,所以我想這不是一個希望,而實在如此的‥ ^^

***
本站近日有以下更新,不知多少人察覺得到呢?
  • 熱帶氣旋連結頁進行整理及介面上的翻新,仍在進行中
  • 熱帶氣旋報告的內容可直 click 進入字典解釋,仍在進行中
  • 熱帶氣旋警告的發出機率已由24小時一次計算增至6小時一次計算,故可更準確預計最有可能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時間。

2006年1月25日 星期三

HKCOC.com - 2006

今日,hkcoc.com 正式由 Namezero 轉移到 Scicube,這代表什麼呢?

這代表 hkcoc.com 這域名由外國來到香港,這代表登入 hkcoc.com 的連線速度提升了 30 倍以上,這代表 hkcoc.com 再不是 redirect 形式的一個 frameset。

當年註冊 hkcoc.com ,是通過 Namezero 免費註冊的,條件是要以 frameset 形式展示廣告。後來 Namezero 強制收費, hkcoc 品牌建立,域名的重要性漸漸提高,因此小弟也附費了。不過,在 Namezero hkcoc.com 始終是一個 redirect 網址,hkcoc.weather.com.hk 仍為核心的域名基地。

因此今次域名轉移是很重要也具有意義的一項工作,hkcoc.com 這域名更易為人所記得,因此它也應該取代成為核心域名,而再不是一個 redirect。再者,回來香港扎根,連線上這個網址不再經過萬里海底的 Cable,速度和穩定性自然大大提升。

這就是域名 hkcoc.com 的故事了。

好了‥2006年了,展望一下風季好嗎?

我全無做過任何研究,這裡純粹靠估。去年剛過了一個淡季,想今年應該會正常一點,最少有一個八號波吧!西北太平洋在1999至2002平均每年有30個熱帶氣旋,但2003至2005特然跌至僅得25個。2005年底的天氣異常最少會延伸至2006年中,所以熱帶氣旋偏少的陰影會繼續,我估2006年應該有24-26個熱帶氣旋。

本站瀏覽量也來作個預測吧,當目標也好。

過去兩三年,本站年總瀏覽量也不見太大躍進了,大致是已進入了成熟期。2004年網站時常故障,2005年風少報告少,所以年總訪客都不比2003年多,倒算是「維持」水平罷了。互聯網的使用者年年增加,所以一個網站如果年年維持穩定瀏覽量,沒有增長,那也算是退步了。不過2004和2005業績因提及的負面原因影響,所以也算是與大環境同步的。

因此,假若今年風季較為正常,網站服務應沒大問題的前題下,年總訪客可望有400,000人,以致總訪客數可挑戰2,000,000關口。

各位買家!請多多入市!多謝多謝!(不知不覺已經當股市地說 orz)

2006年1月1日 星期日

新年快樂!

2006年了!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祝大家新年快樂,新一年風調雨順!

新的版圖頭又來了,還是離不開有維港的境緻,不過今次這張卻是親自在追風中影下的,所以特別有意思。另外,今年亦以一個較感性的標語作為主題:「追風‥感受大自然最深的呼吸!」-- 不知會不會帶給大家一點新的體會和感覺呢?

2005年較少熱帶氣旋,按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計算則只有25個。2006年也許會有拉尼娜的出現,情況又會如何呢?

2005年10月15日 星期六

Feedback

前陣子所進行的網站調查經已完成分析及報告,在此衷心多謝所有參與調查及給予意見的人。

另外,近日得到提醒而查証資料,本站參考部份的內容亦有所修訂,其中包括熱帶氣旋分級的熱帶氣旋大小分法,以及蒲福氏風力分級的方法等等。而有見及此,本站的發報機制也有所修訂,風力分級會由原先的十七級改為十三級。而由於資料錯誤而引起大家的誤會,本人謹此致歉。

連結:

2005年10月2日 星期日

新趨勢

今日看一看Hotrank統計,驟然發覺原來九月份的月訪客數破了紀錄,而且另一個很大轉變是絕對訪客的急升,由從前的最多萬餘人,增至九月份有七萬人,這反映了什麼呢?

先說說何謂絕對訪客,絕對訪客(Unique)指單一IP或Cookie資料的人造訪某站,舉例說,我今日進了十次站,那該站的總訪客數是十,但絕對訪客還是一。所以說,本站今年絕對訪客的急增,意味造訪本站的客源急增,相對來說的可能是熟客重覆造訪本站的密度減少了。

這樣說來,新趨勢可謂有好有壞‥好的是本站有更多人認識,也就是本站的資訊可帶給更多的人,壞的是舊客沒有那麼支持本站嗎?這倒不清楚,也許是舊風迷都「成熟了」,也感覺到本站的更新速度其實不密,的確‥這陣子也只是一日一至兩份報告吧 :P

總括來看,本站還是有所進步的,今年這個轉變我相信很大原因是和年初的SEO(搜尋器優化)取得果效有關。

另一方面,8月初所進行的訪客意見調查經已結束,我正找時間進行分析和整理,稍後會公佈結果,而且回饋一些說話給大家‥是的‥有一些地方我真的會因應你的意見去改進的!在這裡我真的很感激大家的支持,特別有些做調查的人留下鼓勵的說話,我是收到的,謝謝!

2005年7月27日 星期三

意見調查

我弄了一個網上調查,希望大家來做一做,給一點意見,讓我把本站更有方向地改進。

不是為我自己改,而是為你們改。這就全靠你們來告訴我可怎樣改。

為什麼突然搞個調查?事緣是有好多人看本站的熱帶氣旋報告時,在多國路徑預測的圖中見到一個機構叫CLPR,這個機構的預測有時很離蒲,於是有人就怪‥其實,這個不是什麼機構,這是「持續氣候預報」,一個很古舊的純統計模式,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預報得失實,大家拿它作參考玩一玩好了‥

就這個誤會,我想很多人對本站某些部份都有些誤解,可能是專業用詞的關係,也許我會弄一個本站FAQ(好像JTWC也幫自己搞了個FAQ一樣)

2005年7月3日 星期日

本站六週年

本站成立 6 週年紀念,更新了本站介紹的部份,回顧過去一年,本站的確是經歷了「大死伺」和「搵屋搬」的大衝擊,一度步入沒落的邊緣。另一個問題是,網主結束學生生涯,終於步入社會,還會有時間搞網站嗎? 網主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不單是還有時間搞網,而且找到一份也是整網的工作,因此可以將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這裡,使這裡有再度提升的可能。
有一句還是一年一年不厭其煩地說的‥就是多謝大家的支持!
沒有你的支持,本站又那來成長和生存到現在呢?

***
日本新氣象衛星MTSAT已經開始進入實務運作的階段,未來將會取代GOES-9的工作,繼承GMS-5的遺志。聞說MTSAT將會提供新的頻道。現在,台灣中央氣象局已率先提供MTSAT的衛星雲圖(當然最率先的一定是日本氣象廳自己吧!但那是Full Disk,不好看!)

***
本站和世界熱帶氣旋網聯合研發熱帶氣旋警告發出機率的預報模式。初步的統計工作與實務概念已有定論,預料未來數星期完成技術工作及編寫研究報告。

2005年5月25日 星期三

本站記誌 (Blog)

網絡潮流興Blog,為什麼本站也不開一個呢?就這樣吧‥以後也許還密食一點,就當談多一點風界或者關於本站的事。

昨日,香港天文台就第一次熱帶氣旋命名比賽進行頒獎,穫選的名字是「太極 Taichi」和「木棉 Kapok」。我倒覺得太極當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取了天文台台徽的意念,而大家又會否聯想到舊時的一隊樂隊太極呢?

2005年4月21日 星期四

換季

隨著西風帶第一次北撤的活動,本港的天氣進一步轉暖,初夏的氣息亦漸漸浮現,意味著零五年的風季即將開鑼。

經歷了五年多的日子,即將步入第六年。今年,小弟已經投身社會了,幸好還有時間更新網站,更幸是成為了網頁制作的專員,現正學習著更多製網的專業技術,而且正慢慢把它們應用到本站之上。

也許本站今年也算是進入了新的階段,有新的伺服器、新的技術與新的內容‥也期待有新的風友、新的訪客與你‧的繼續的支持。

2001年7月3日 星期二

本站兩週年誌慶

不經不覺間,本站已經兩歲大了,本站自1999年7月3日成立已來,至今的累積訪客數已超過二十多萬人,並預測可於今個風季突破三十萬大關,這都有賴各界風友及氣象迷的支持。

而本站的內容及主力--熱帶氣旋獨家警報的質素亦正不斷提高,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全面、快速及徹底的熱帶氣旋資訊;並在未來的日子,提高大家對氣象的興趣及知識,擴闊風友圈子,繼續為這氣象界帶來貢獻。

2000年11月15日 星期三

秋颱略記

不經不覺間已到了11月中,北半球可以說進入了冬季。然而,在10月尾、11月初, 我們仍罕見地一連見証三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上活躍過,亦使本港掛過一次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貝碧嘉,他亦打破了11月份懸掛最長時間的一號戒備信號紀 錄。另外,象神颱風來了一個秋天的典型式轉向,直趨台灣,對當地構成了相當 的破壞,其中連連的大雨似乎是最大的衝擊。

我們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亦在這期間作出不少的改動,我們的主網站搬遷到新的 Linux伺服機中,提供更流暢及穩定的服務;又改善了熱帶氣旋報告格式,使大家 容易明白內容重點。在這輪風季高潮中,曾接近20000萬個訪客通過我們的網站中取得熱帶氣旋的最新消息,小弟忠心在此多謝大家的支持。

踏入冬天,香港的2000年風季似乎宣告結束了...風友們在等待同時,我們的站仍會在此時間繼續更新、加強服務。我們已製作了貝碧嘉的詳細回顧,並加入摩羯、 象神和貝碧嘉的資料下載,大家不妨回顧下,這2000風季的最後(應該是了)高潮 吧~~

2000年6月18日 星期日

618 熱低奇襲!

相信各位風友在6月18日晚也經歷了一個難忘的晚上,一熱帶低氣壓突然在大嶼山以南海域形成,並使到香港天文台雖要直接懸掛三號強風信號。一時成為城中熱話。

當晚,大批訪客在同一時間連線本站,引致伺服器不勝負荷,本站在9時20分至9時50分左右一度中斷服務,引致大家之不便,小弟深感抱歉。

吸收過是次經驗後,小弟決定加強鏡射站的功能。以後當本站發出初級或以上警報時,鏡射站將會同部更新,故訪客若因線路突然繁忙,亦保証可從鏡射取得本站發出之熱帶氣旋最新報告。

***
2009年補記: 當年本站使用 uhome 的免費寄存作鏡射站,不過 uhome 後來結業了。回憶當年,伺服器仍然不是性能強勁的電腦,網絡也只是 56 K 年代,頻寛狹窄,所以打風時一人多,站就不行。當年我們都投入了不少精神去減少網頁大小,很想程式自動化但又要盡量留意資源限制,以免拖跨伺服器。記得嗎? 當年的伺服器都嚴禁人安裝聊天室和討論區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