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日 星期四

聖誕月、新名字、拉尼娜

很久沒有新的話說,今次一來來三個小題目。

聖誕月
踏入12月了,這個月份總是彌漫著節日的氣氛,若果再加一點寒意,聖誕氣氛豈不更濃?最近的天氣預報顯示,12月的第二個星期已有機會出現12度低溫,是不是早了一點呢?其實今年歐洲早已驟冷偏雪,因為那裡這時候出現著異常寒冷的現象,好像說是和大西洋的大氣環流異常相關。

新名字
早陣子香港天文台辦了個熱帶氣旋命名比賽,選出了「太極」和「木棉」兩個名字。最近香港天文台公佈,這兩個名字最後很可惜地被其他國家否決了,原因是包含負面意思‥這大概是譯名的音義問題,香港人倒是難以理解了‥最後,後備的「獅子山」和「白海豚」頂上,我個人而言,「木棉」倒沒什麼所謂,但「太極」是蠻喜歡的,所以我也得嘆句可惜。

拉尼娜
如果有看近幾個月的月氣侯回顧,就會發現東太平洋特別近秘魯附近海域有水溫上升的情況,正距平區之擴大及持續是否暗示著拉尼娜的再臨?11月初的數值預報已開始支持未來半年出現拉尼娜可能性不能排除,我們倒要拭目以待2006年的風季吧‥

2005年10月15日 星期六

Feedback

前陣子所進行的網站調查經已完成分析及報告,在此衷心多謝所有參與調查及給予意見的人。

另外,近日得到提醒而查証資料,本站參考部份的內容亦有所修訂,其中包括熱帶氣旋分級的熱帶氣旋大小分法,以及蒲福氏風力分級的方法等等。而有見及此,本站的發報機制也有所修訂,風力分級會由原先的十七級改為十三級。而由於資料錯誤而引起大家的誤會,本人謹此致歉。

連結:

2005年10月2日 星期日

新趨勢

今日看一看Hotrank統計,驟然發覺原來九月份的月訪客數破了紀錄,而且另一個很大轉變是絕對訪客的急升,由從前的最多萬餘人,增至九月份有七萬人,這反映了什麼呢?

先說說何謂絕對訪客,絕對訪客(Unique)指單一IP或Cookie資料的人造訪某站,舉例說,我今日進了十次站,那該站的總訪客數是十,但絕對訪客還是一。所以說,本站今年絕對訪客的急增,意味造訪本站的客源急增,相對來說的可能是熟客重覆造訪本站的密度減少了。

這樣說來,新趨勢可謂有好有壞‥好的是本站有更多人認識,也就是本站的資訊可帶給更多的人,壞的是舊客沒有那麼支持本站嗎?這倒不清楚,也許是舊風迷都「成熟了」,也感覺到本站的更新速度其實不密,的確‥這陣子也只是一日一至兩份報告吧 :P

總括來看,本站還是有所進步的,今年這個轉變我相信很大原因是和年初的SEO(搜尋器優化)取得果效有關。

另一方面,8月初所進行的訪客意見調查經已結束,我正找時間進行分析和整理,稍後會公佈結果,而且回饋一些說話給大家‥是的‥有一些地方我真的會因應你的意見去改進的!在這裡我真的很感激大家的支持,特別有些做調查的人留下鼓勵的說話,我是收到的,謝謝!

2005年9月24日 星期六

達維追風記

才相隔一個星期,想不到這麼快又有追風的機會,而且今次還可以聯同颱風2000的Irwin、香港颱風網的Brian、ZingKan 和Hang一同追風!真的可謂十分痛快。

因為有追風經驗豐富的Irwin,因此今次有較好的安排和裝備,相比起上次韋森特,今次才算是一次正式的追風吧!今次追風的優勢是雨不太大,因此可以影較好的相,而且沒有發出八號風球,可以有較方便的交通使用。

三號強風信號正在生效,強烈熱帶風暴達維即將最接近本港的時候‥

第一站我們在紅磡碼頭,一開始不久便讀得時速84公里的烈風陣風,在大驟雨捲來時,風勢尤其猛烈,我們錄得45至55公里的持續風力,人在其中行走十分吃力,我們都得背風而立,但也渴了不少海水。

第二站我們坐渡輪過海,其中風浪比意料為細,到第三站到達了金紫荊廣場附近的岸邊度風,發覺風勢沒有在紅磡碼頭的大,但天空就在雲間出現陽光,在接近六七點時更看到美麗的紅霞,當時達維正在香港以南約300公里掠過,並以時速10~12公里向西南偏西移動。

連結:達維追風相集

2005年9月17日 星期六

韋森特追風記

今日一早已經好大風, 返到公司D風聲都已經WeWe聲咁吹, 有幾次仲大風到連公司度大門都吹開, 導致兩次「叮噹」而無人,驚嚇人個心。

一看雷達之下,見到原來成幅螺旋雨帶已經一步步向北逼近,正如計算之中,就起下午二點幾開始,雨就開始下了。

到差不多兩點八左右時,仲「突然」出左一號戒備信號,實在看統計數據來說,起依個位置出一仔可能係首次,所以真係有D跌眼鏡,而且仲要係比積積開口中 ^^"
 
***
四點半,放工啦!相當興奮的心情,因為決定落尖咀海傍看浪影相,從另一方面看,這就算是我第一次真正去追風了!起初因為仲落著雨,所以視野唔太好,漸漸地雨停左,對岸境色都清楚起黎, 但另一方面,風亦越來越大,係大到‥逆風難行,差D企都企唔穩‥ 這才算第一次見識到維港風力的厲害! 如果計蒲氏風力級數既描述,當時的風力可能達到7級的疾風水平,那保守一點估計也有持續既5至6級風, 真係就算出三號風球都無可厚非。

平時起沙田真係極少機會感受到依種風力,總結黎講,今次追風還可用一個「激」字黎形容呀!

連結:韋森特追風相集

2005年8月16日 星期二

最遲波

香港天文台於8月12日為珊瑚發出的一號戒備信號,打破了1998年8月9日彭利的最遲發出年度第一個一號戒備信號紀錄;但聞說五十年代還有一個熱帶氣旋在8月12日直出三號,不過始終找不到資料(如果有人知,告訴我吧),所以最遲出警的寶座還是歸給珊瑚。

論到熱帶氣旋之最中最淡風季的問題,亦聞說有人討論「激烈風季指數」這東西。我想‥單以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量去評定一年是否激烈風季也不太準確,因為有很多熱帶氣旋警告發出時不排除混入人為因素,不論那是考慮抑或錯失。就例如玉兔出了八號卻沒有烈風,2000年7月一個季風低壓式的低壓只是一號戒備卻強風處處‥

因此,我想如果要搞「激烈指數」,就要考量打風時的風力和雨量。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本站比較舊的一些熱帶氣旋回顧(如榴槤)中都有一個破壞程度,有LEVEL評級,那大概是一個「激烈指數」的粗略概念(內裡其實有一套計分準則的),這樣一個 Idea 小弟亦實在有一點點興趣,也許將來吧‥將來會再研究一下‥

2005年7月27日 星期三

意見調查

我弄了一個網上調查,希望大家來做一做,給一點意見,讓我把本站更有方向地改進。

不是為我自己改,而是為你們改。這就全靠你們來告訴我可怎樣改。

為什麼突然搞個調查?事緣是有好多人看本站的熱帶氣旋報告時,在多國路徑預測的圖中見到一個機構叫CLPR,這個機構的預測有時很離蒲,於是有人就怪‥其實,這個不是什麼機構,這是「持續氣候預報」,一個很古舊的純統計模式,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預報得失實,大家拿它作參考玩一玩好了‥

就這個誤會,我想很多人對本站某些部份都有些誤解,可能是專業用詞的關係,也許我會弄一個本站FAQ(好像JTWC也幫自己搞了個FAQ一樣)

2005年7月3日 星期日

本站六週年

本站成立 6 週年紀念,更新了本站介紹的部份,回顧過去一年,本站的確是經歷了「大死伺」和「搵屋搬」的大衝擊,一度步入沒落的邊緣。另一個問題是,網主結束學生生涯,終於步入社會,還會有時間搞網站嗎? 網主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不單是還有時間搞網,而且找到一份也是整網的工作,因此可以將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這裡,使這裡有再度提升的可能。
有一句還是一年一年不厭其煩地說的‥就是多謝大家的支持!
沒有你的支持,本站又那來成長和生存到現在呢?

***
日本新氣象衛星MTSAT已經開始進入實務運作的階段,未來將會取代GOES-9的工作,繼承GMS-5的遺志。聞說MTSAT將會提供新的頻道。現在,台灣中央氣象局已率先提供MTSAT的衛星雲圖(當然最率先的一定是日本氣象廳自己吧!但那是Full Disk,不好看!)

***
本站和世界熱帶氣旋網聯合研發熱帶氣旋警告發出機率的預報模式。初步的統計工作與實務概念已有定論,預料未來數星期完成技術工作及編寫研究報告。

2005年6月24日 星期五

零五第一紅

連續落左成個星期雨,今日終於出左零五第一個紅雨。真係唔知係咪天台手緊左‥但肯定既係睇幅等雨量線圖見到香港已經淪陷咁滯‥才過了12小時,港九新界廣泛地區錄得雨量超過100mm,而港島更有地區錄得超過200mm雨量。而剛剛昨日既新聞更謂,今個月只有一日沒有雨量紀錄!真係唔講得笑!
琴日整熱帶氣旋之最,整到最近赤道的熱帶氣旋時仲以為係2001年既畫眉,後來有熱心既網友提返先知原來2004年北印度洋有個叫Agni原來已經破左紀錄,我腦海中有印象,但唔提真係唔記得咯。

後來翻查資料先發覺 Agni 既奇異度係比畫眉更高,之不過因為畫眉起西北太平洋,又襲擊新加坡,所以傳媒較廣泛報導,使人記憶更深。而Agni至今仍未有相關的科研解釋其生成機制,所以依個奇蹟仍然係一遍謎團的。

2005年6月9日 星期四

降雨偏多‥

做5月份的氣候回顧,今次看了特別多的資料,才發現這月份的降雨比過往幾年都要多得多,且使今年一度乾旱的形勢扭轉。氣候距平的分析証實今年西風帶一路就是偏弱,北方冷空氣南下少,提早收爐。西南季風快快就進駐了南海,為華南帶來了一度又一度的季風槽式天氣。

南亞高壓現在已經勢盛了,應該再差一兩星期,它便會坐上青藏高原的寶座,介時,也就是夏天完全臨到華南的日子了。

說開也就說‥香港天文台網站終於推出高空天氣圖了,初初見到真是相當意外,這下子,香港天文台網站所提供的天氣資訊真是深淺俱備,簡直無敵呀!

2005年5月25日 星期三

本站記誌 (Blog)

網絡潮流興Blog,為什麼本站也不開一個呢?就這樣吧‥以後也許還密食一點,就當談多一點風界或者關於本站的事。

昨日,香港天文台就第一次熱帶氣旋命名比賽進行頒獎,穫選的名字是「太極 Taichi」和「木棉 Kapok」。我倒覺得太極當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取了天文台台徽的意念,而大家又會否聯想到舊時的一隊樂隊太極呢?

2005年4月22日 星期五

風友時代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小弟追風生涯十二三年,頭一半都是在資訊封閉的舊時代中渡過,皆因身邊的朋友都對氣象沒有興趣,因此沒有請教,沒有賜教,也沒有與人分享的機會,只是與電話收音機為伴,就畫著畫著那路徑圖,所知的知識就僅在那中小學教科書中而來。

風友論風輝煌期

來到一九九九年開始的新階段,就是互聯網上追風的新時代,通過討論區,不但可以問,也可以分享;建立屬於自己的網站,就有一個發出熱帶氣旋報告的私家地,一充當天文台科學主任的渴望。在這時代,大家都由知識封閉走進開放的道路中,大家的氣象知識不再局限於教科書了。

衛星圖如何看?這份JTWC報告如何解?

網路上當時還沒有太多中文編寫而又簡單易明的解說,大家要參透這些新奇的知識,都只有從眾人集思廣益的討論中去得出結論。而零零、零一年的氣象討論區輝煌期就正正這樣造就出來。經歷那一代的風友,都不禁讚嘆當年的確看見很多高見,他們的確是業餘中的專業,風界的「高手」。即使今日看來當初的一些論題可能是現在普遍容易解答的(這是因為大家都進步了),但那份討論的熱誠和學習的精神,卻肯定是現在所難找到的。

兩代風友新趨勢

大約在二零零三過後,網上的民間天氣資訊已經是百花齊放,民辦天氣網由初期的六七個暴增至數十個,但同時,風迷也察覺到一個現象,就是討論區的留言多了,但質素下降了。討論,漸漸變得似聊天。普遍活躍的風友也趨向年輕化,由初時的十五六歲起始,降至現在十一二歲的初中或高小學生。這就是小弟追風生涯看到的第三階段,也就是現在。

在這裡我只用活躍,而不說是大多數,因為我相信還有很多「高齡」風友還是存在的,只是他們不會再好像以前活躍地在討論區發表他們的高見了。有少數還是會建立他們的網站,為網民提供高質素的天氣或熱帶氣旋報告,亦有點教學,但大部份的「高手」都已經自給自足,這是他們不再活躍的原因。有潛質成為高手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認真學習,有科學的求真精神。現在,在網上都已經有很多教學資源,比以前多得是,所以他們要求真,要學習,已經可以自行在這些資源中找到答案,而不再像以往一樣要和大家討論出一個結論來了。

「老一輩」的問題

知識的進步可說是一個群體成長,代代相傳,早一輩的人留下了這麼多豐富的資訊,後一輩用心潛修的人就輕易得到這些秘芨,可是得到後,可能已經去到一個知識的飽和點,除非有專業教育課程提供的進一步支持,然後再進化到自我研究的階段,否則恐怕民間的氣象知識水平也就是去到這裡而停步不前。

自問我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因為數學根底有限,當懂得大部份理論層的知識後,要再進一層,所有氣象知識都無一不觸及數學了,也因此往後所學的也多不了很多。

新世代的問題

但存在的問題不只是這樣,現在的「高手」都隱蔽起來了,那很多需要指導的初手又如何呢?特別是現今活躍那大量一群的後生初手,其實有些所懂的氣象知識,都不叫初級了,可說是中上級的,但就總覺得沒有了往時一種熱烈討論,虛心學習的心情。

心理上可能是這樣想的‥

我知的也都很多了,我出來就是分享意見,倒想不到還要問什麼?
如果要問‥就問未來天氣如何這等只有天知的問題好了‥

的確,好像西風槽、副高脊、高空冷低‥這一堆以前聽落很深奧難明的名詞, 現在都成了老生常談,在一般打滾了三五七個月而又有少少好學心的風友眼中,他們也可能學懂了這些,但又是不是真的完全懂呢?這確實是有一個基礎不良的可能性,因為這些本來的確是中上級數的氣象學問,現在被視為了一種普及知識,假若學習者心存容易滿足,也就是不求甚解的心,他們的知識很容易駕於半空,卻沒有了地基,就容易倒塌。

「西風槽」這東西‥

舉例說,我們學什麼是西風槽,如果是一個初學者,應該先學會什麼是低壓槽和西風帶,而認識低壓槽,就是先認識他是什麼樣子和怎樣形成,但相信很多人還搞不清低壓槽原來是狹長低壓或等壓線自低壓中心向外呈V型狀。

又說到認識西風帶,實在需先懂什麼是地球三圈模式或科氏力等等,但大抵很多人都覺得懂這些對預測天氣等應用沒直接作用,反而說有種叫「西風槽」的東西可使熱帶氣旋轉向就草草了事,但再問:什麼是西風槽?它怎樣來?這就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來了,那麼這算是真正懂一樣知識嗎?不!這只是架在半空的空中樓閣罷了‥

總結與期望
  
這就是現在活躍風迷的普遍問題之一,這裡指出了一種心態和現像,構成了現在討論和交流間失去過往熱烈氣氛的某些因由。總結說,問題是多方面的責任,初手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問題,而老手無心指導後輩也是一個問題。

再者,老手間假若缺乏交流而自成一角,那麼他所懂的也容易停滯不前已不進則退,坦白承認,小弟自己也確實出現這種情況了。雖然如此文所說,氣象知識(其實任何一種專業知識也是)在業餘興趣間自學到一個水平,若沒有專業指導或教程繼續,終歸也會到達一個極限,但還是應該深信,集思廣益,從多人交流心得的積極討論中,我們所懂所想還是可能有所突破,大家仍有可進步的空間的。

展望,未來不論是風界抑或更廣的氣象界也好,狹至香港闊至世界,若大家想有知識上的進步,態度上的火熱,那全民參與的討論是必需的,當然還不可忘記基本應有的個人修為,那就是科學求真,虛心學習的正面態度!

2005年4月21日 星期四

換季

隨著西風帶第一次北撤的活動,本港的天氣進一步轉暖,初夏的氣息亦漸漸浮現,意味著零五年的風季即將開鑼。

經歷了五年多的日子,即將步入第六年。今年,小弟已經投身社會了,幸好還有時間更新網站,更幸是成為了網頁制作的專員,現正學習著更多製網的專業技術,而且正慢慢把它們應用到本站之上。

也許本站今年也算是進入了新的階段,有新的伺服器、新的技術與新的內容‥也期待有新的風友、新的訪客與你‧的繼續的支持。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