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5日 星期一

風景‧雨言

作者:白龍



睡眼矇矓,是人兒
煙雨迷濛,在山頭
藍天變白,是晴是暗?

‥亦是天空

浮雲放星,掛月置日,
心神而往,總能海闊天空,雲遊去憂‥



風雲在天,無形無相,
卻可氣壓下天,遮日蔽月。
風吹雲飛,去之不盡,
天上一角,未見全相‥
高樓穿雲欲霸天,不自量力結煩憂‥



樹欲靜而風不息‥
木枝吹折樹痛息?
樹大枯枝隨風斷‥
痛定思痛長新枝 



馬路,鋪了一層薄水,
黑色石屎反起光來,
隱若的倒映著天上的雲白‥
雨落,薄水上泛起了漣漪,
車過而擦起水濺的聲‥



遠看,不見了雨落的漣漪,
黑色的雨路卻更清楚倒影著天空‥

行人撐起著雨傘衝衝而行。
風雨過後,是苦?是樂?
是繼續工作庸碌的投入生活?
還是來個煥然的一新,洗滌後的清淨?

* 攝於颱風科羅旺襲港過後。

2003年8月1日 星期五

颱風伊布都的八號之下...

作者: John Yiu

7月23日下午1時40分,三號強風信號發出了......

我聽到這個好消息後,不禁開心起來,更一時興起,到了我家出面不遠的停車場,感受這個大型颱風的風力。但是,出到去後,先至發現,原來都幾大風,雖然平均風力唔強,但是陣風便有點...........

之後,我一整個下午,都在電腦前,跟一眾"風友"討論。

其後,風力非常強,當時是晚上七時多,風力看來比下午時增強不少。當然,我亦繼續在電腦前,觀察颱風伊布都的動態。

後來,我"看看下"電視,在八時多看見2小時內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此時,我又到電腦前,不斷追蹤颱風伊布都之動態。但是,等了又等,始終未收到消息,是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消息。..........終於,到了十時多,我聽到有"無線報新聞"的聲音,便去看看,但是,竟然是颱風伊布都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特別報告!!!我歡呼了!!!為一個大型颱風而歡呼!!!(雖然歡呼了幾秒後被喝止-.-)

到了第2天........

我早上七時幾起了床(按 : 因為7月24曰是家長日 :p),看見八號,心中仍有一點興奮。其後,八號轉了三號,媽媽說要出去送花給人,所以要出家(按 : 不是做和尚啊:p)去。我想感受伊布都的"餘威",所以便嚷著要和媽媽一道去。

出去街後........
 
我才發覺原來風勢仍然很強,到了的士站,我們要坐的士去了(因為有4盆花)。坐的士途中,我從車窗看見外面風力仍然很強(按 : 收音機竟然說"三號戒備信號"......=.=)。

落了車後(按 : 幸好沒"落錯車"),我發覺風力很強,一個陣風幾乎把我和媽媽吹倒呢!!!我們亦快快回家了。

2003年6月3日 星期二

乘龍追風 (下)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這一個追風網站,我早就視他為兒子般看待,除了由它去服務風友外,也因為它,帶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機遇‥‥

但隨著日子的過去,質素的提升和付出成正比,以後每次出報告時,其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越來越大,漸漸,就已到達一個極限點,再下去,就會是衰落的時刻‥‥

有很多曾經盛極一時的追風網站,都因為這樣而面臨衰落的威脅,或有一些已經真的是末落了,那當真是叫人惋惜的事‥‥

但明白興趣這東西只能當作是生活的點綴,你絕對不可以對他付出太多,否則就成本末倒置,
所以有人堅持不了而棄守,都是可以諒解的‥‥

能夠付出那麼多,也許只有學生能夠,可惜一旦遇上公開考試時也得棄守‥而當我走過會考‥走過高考‥

到了現在‥快將到了畢業而投身社會之時,我是不是都應該棄守?

我捨不得‥但我卻擔心‥

他日出來工作後,實在沒有可能再花個多小時去更新一份報告了,更莫說八號波時一日要更新三次,長駐岡位。

即使是心想,但力也不從。

如果要繼續推動這兒子與我一起追風逐雨,我得給它一些力量,使他如龍騰空飛般反載我乘龍追風,而若謂網兒化龍,莫說就是程式之力,所以我得在畢業前,以我所習得的,授予到兒子身上,就編出這一個協助我繁複發報工作的「警報作業輔助系統」,叫程式本身助我付出一半的責任和精力。

於資料之搜集,整合及報告之編製等惱人工作之上,由於一份熱帶氣旋警報,就是一個追風網站的靈魂,而假若我兒已有自我思想的能力,反載我追風,那終於就可成龍,所以我這個心血就命名「翔龍」,寓意高速飛翔追逐著風的龍,我就希望今年風季的來臨,可以試試乘龍追風,而免了昔日那般的吃力奔跑!

追風網站還有一個很獨特,吸引,而和其他網站不同,就是他的季節性。

追風網站春冬的平均瀏覽量可僅為夏秋二季的十份之一,就仿如會冬眠一樣。

由於只有風季才會忙碌,所以就給予了我們大約半年的竭息或預備期,在風季末時過份勞累而生厭的可在頭幾個月休息,以後和風雨寬別一時後,我們又掛念那些追風的日子,或許我們就在餘下一兩個月時間豫備部署,盤算著如何於新一年的風季戰得更加精彩。

這種有高有低的起伏,使在風季時的躍起有更大的高潮,因為人,有適應性。常在身邊的事,即使起初如何雀躍都會有冷卻的一天,而只有那些週而復始,有枯有盛的,才會使我們感到稀奇,
並因驟見那曇花的盛放而讚嘆。

而有週期色變,冬眠夏舞,尤似潛龍性格。

風季之中,香港真正打風而全民都共進風雨震撼的日子,三百六十五日中都不到廿日,那正正是曇花盛放之時,時而風網完全釋放其爆發力,正是又一為人所期待的神秘‥‥

作為製作風網的,沒有比「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來形容更好了,當這追風高潮時,其一流之爆發所做成伺服器的負荷,一不留神就跨下來,對應如何應付這刻衝擊,又是我們用兵之道的一種挑戰,能夠完全發揮風網之極限,觀其最大人流數,那又是一種成功。

而其忍耐留力,要時爆發之脾性,亦似潛龍霸氣。

去年厄爾尼諾降臨,本為風季尾段高潮之秋天時節,風兒都睡了,因此這條巨龍亦提早潛伏下來,深深入睡。

云云半年,正不知牠醞釀了多少力量?

但我只知去年這條龍是在地上走的,而且得要我一手一腳很吃力地如策騎一般鞭策牠跑,追趕暴風都總易墮下(網站在重要關頭跨掉),或跟本不及暴風之快(在迅息萬變之時總追不上其更新速度)。

也許是最後能給我裝備牠的一年,看看牠能否順利飛昇,反讓我乘坐牠追上暴風步伐,抓取最熱烈之一幕,就摘下來和知音們共共分享。

--全文完--

2003年4月28日 星期一

假如溫黛今年正面襲港

作者:Alex Ng

為什麼我會撰寫本文呢? 很大原因是今年非典型肺炎在本港肆虐,令市民措手不及。加上年初有玄學家預言本年農曆七月(即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二十七日期間)會有嚴重風災。試問現在誰人不覺得災難會隨時發生呢? 故此希望藉本文的模擬災情加強大家的危機意識。

就以非典型肺炎在本港肆虐為例,香港人是犯上了對預警沒有作出相應措施防範這個大錯! 其實去年十一月非典已在廣東爆發,二月達高峰期,兩地來往頻繁,可是港府竟沒有作出應變及向市民作出警告!市民也沒有居安思危的心態去加強個人衛生,結果疫症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我很擔心如果不幸言中在農曆七月有嚴重風災,到時香港會變成怎樣? 會不會重度SARS覆轍呢? 所以我就大膽假設本年有一個強度如溫黛的颱風正面襲港下出現的破壞情況,目的不是去嚇怕大家,更不是想大眾不安,而恰好相反是想市民大眾了解一些潛在危機,從而提高警覺性及早作出準備。

首先簡介一下颱風溫黛在1962年造成的破壞以作參考﹕

1962年9月1日溫黛正面襲港,其所引發的風暴潮造成百多人死亡。

其間在大老山(海拔588米)創出本港最高陣風每小時284公里及打破天文台(海拔72米)有史以來最高陣風記錄,達每小時259公里。

假設溫黛今年襲港,風暴潮的危機應該相對減低了很多。但風這個因數應該取而代之成為破壞的主要來源。在60年代高樓大廈不多,所以在80年代中之後興建的摩天大廈是否經得起259公里的陣風真是一個疑問。屋宇處在1983年修訂的風力效應守則,建築物最低應可抵受50年一遇的最高陣風風速。一般樓宇最低可抵受250公里陣風。而一些較高的大廈應可抵受300公里陣風。但現在市區高廈林立,風洞效應容易發生,風力可能會瞬間激增。所以一些合規格的樓宇也不代表絕對安全。另外在風力效應守則生效前興建及一些疏於修葺的樓宇潛在著很大的倒塌危機。近年一些偷工減料及97年前後的短樁樓宇也是有潛在危機的。以溫黛為例,市區是可以出現259公里的猛烈陣風(即約71m/s)。如投入風壓公式 P=0.125(V²) P代表受力, 以Kg/m²做單位、V代表風速m/s 得出 P=630.125Kg/m²

即溫黛吹襲時建築物每平方米面積受力大約是1390磅! 我想這時香港的樹木、玻璃窗、燈柱、路牌、懸掛招牌及一般設施等等……..七成或以上都會受破壞。 所引起的混亂場面,起碼一至兩星期才可收拾。

模擬當時災情會出現多棟樓宇倒塌、機場、道路、樓宇、基礎和社區設施受嚴重破壞、船隻沉沒及擱淺、低窪地區水浸、交通停頓、停水、停電、通訊中斷、廣播中斷、物資短暫缺乏、謠傳四起、家中意外(指玻璃破裂等所做成),高空墮物意外等…….故此無論是對人命、民生及經濟都是災難性的。

在此希望市民在風季前作好準備,詳情可到天文台網頁瀏覽。

要記住防患於未然,居安思急的心態應常在心中。不然災難來時就變得不知所惜。

1962年颱風溫黛吹襲下洋船在北角沉沒

利奧與我

今天是利奧的生日,但他已去世,在三年前的今天,利奧活過一星期左右就去了,但他的出現不知改變了多少人呢?最少,他改變了我。

利奧不是人、也不是動物,他卻是大自然中最威猛的角色--熱帶氣旋(颱風)。

1999年是一個特別的年頭,一共有五個熱帶氣旋直趨香港,所以這年好像喚起或是加深了很多人對氣象的興趣,我是其中一個;還有互聯網這一個工具的幫助下,從前各自追風的人,從那一年開始聚首在互聯網的一個區域當中,他們先從這虛擬的世界中,經過這一種興趣結識,其後逐漸了解,聚會後有見面的機會,就從僅為虛擬面上的聯繫成為現實世界上實實在在的朋友,甚至好朋友。即是有未見過面的,但長期的對話間早已把大家的心拉近,彼此已組織成一個團體,這不單是一個氣象興趣的組織,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際社區。

雖然我在98年末已開始上網,但那時已是冬天,所以我還未開始在網上留意天氣變化,直至利奧襲港,大約是99年5月1、2日的時候,我就第一次從網上追風(即留意颱風動向),並偶爾找到一班也是愛風之人的,就在一個名為「香港氣象局」的網中,一個名為「熱帶氣旋自由講」的討論區內大談利奧動向。早在我十歲小時,由於平時沒什麼做,所以我已有留意打風的事,這不單是希望有額外假期,而是覺得打風時的氣氛很吸引,這氣氛有兩方面,第一是街外橫風橫雨的震撼,第二是由傳媒而來的一份緊張,例如收音機的風暴消息,颱風定位熱線的繁忙;我本身也佷想親身感受這份緊張感,但當時我隨了記錄定位、畫路徑圖外還有什麼做?除非我是天文台的職員,不然真的很難真正因打風而繁忙和緊張,不過這份刺激我已經可在今時今日親身體驗。

99年利奧襲港以致懸掛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我也想做個繁忙和緊張的追風人,所以我當時在新聞組(newsgroup)中發表了不少利奧的消息,可惜那裡的人沒有給予什麼回應,或只是問有沒有假放,這使我感到十分沒趣。直到當晚,我找到「熱帶氣旋自由講」這討論區,遇到一班同道中人,這可真使我十分興奮。因此,我開始在討論區討論利奧的消息,也收到相當的回應,而且從中學到很多很多東西。見到別人那麼厲害(對氣象的認識),這更激發我的雄心,而從中學習自已分析的技巧。就那天開始,我不再只聽天文台所發出的消息,而開始利用互聯網這寶貴的工具自行搜集資料,進行分析並和人討論,又加上自已成立的網站,貴人(當然是香港氣象局的網主們)賞識,氣象這興趣更是和我的人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今天,每當打風落雨的日子,我雖不是天文台內的工作者,但我已和他們一樣繁忙,那份如臨大敵的刺激感和氣氛,我已能充份感受到。更甚的是,這是我的興趣,不是我的職業,因此我寫起報告(公開對外的民製颱風報告)來可有很大空間,也學到很多深入的知識。不過即使是業餘活動,當辦起事來已有一份強烈的責任感存在,叫我不可做得馬夫;而當聽見別人的回饋和讚賞時,那份滿足感更是不能言喻。

承開始時所說,自利奧那天起,氣象迷間在網中相聚,組織,以至今天成為一團體社區,我自己能親身見証這個過程,投入其發展的任務,這應當算是氣象給我的最大價值和禮物。還能有幸結識一班可以交心的好友,給我這生至今莫大的改變,這也可算是一種緣份,十分奇妙。

1999年的颱風利奧自南海以來,吹襲本港,
不知喚起了多少人對氣象的興趣?

2003年4月2日 星期三

乘龍追風 (上)

乘龍追風,這種詩意,是我這陣子躊躇滿志的一個小小憧憬‥

沉睡的巨龍,經過一番心思細想後,我決定把其命名為「翔龍」。

當牠甦醒後,伴隨著那新來的力量和富有生命的名字以後,我就乘坐牠追風逐雨‥

期待著看看翔龍會有著什麼樣的光芒與風雨共奏~

***
除了OD外,另一個給我很大共鳴回響和震撼的就是追風的舞台,作為一個擁有具一定知名度的追風網站網主來說,以網追風的感覺,真是長如布匹,不知從何說起‥

在非典型肺炎期間,有十四歲少年竟利用網頁散播謠言而令全港顛覆‥這一點可以想像網絡的影響與震撼可以如何厲害‥如果利用這股力量去置於一項興趣方面又會如何呢?

從前我們風迷追風都是一個個獨己行動的,看街境、聽風聲、打電話、畫路徑、聽廣播‥‥簡單得很‥‥有一份緊張和對自然的感受,卻有一點孤單和分不到的分享‥‥

於是當我們都上網了,在討論區和聊天室中相遇,我們除了在打風時看街境、聽風聲、打電話、畫路徑、聽講播外,還會找到以往很難找到的知音人,就借此開始共同交流了彼此對風雨的感覺,展現一個人的感覺,有另一個人共鳴,自會得到雙倍感覺的現象。

再進一步,如果是作為一個匯集同志的主導者,那快感的加倍就更不能言喻,追風有兩種形式:真是出街追風和追蹤熱帶氣旋動態兩方面前者不是常見,也因危險而不鼓勵,而後者則男女老幼,老少皆宜,而且也不一定要等到橫風橫雨,都能體會到那種追風的刺激。

在打風時,熱帶氣旋的最新消息就是形勢氣氛和追蹤颱風的主要導體,所以,若有人能在網上發報詳盡消息,那他就作為這個追風活動的導體,但作為這一個角色,得先付出不少呢~

首先是持續搜集資料和定時更新的責任,還有保持資料準確、質素、快速的一份壓力,最後是不論那場追風戰事是否精彩,都要如常行動的一份幹勁和熱誠。

就是要有這三方面的付出或本質,這個追風網站才可以一直運作下去,並有幸得到追風者的擁戴和信賴。但當你做得到以上付出後,那份因別人信賴的回應和支持,就會使你那追風的快感提升十倍,這就是使人更為著迷於追風的地方。(記著是追蹤颱風動向而非親身出街食風那一類)

...(待續)...

2003年3月29日 星期六

風雨中的回憶 (十號風球下的一些事一些情)

在一個悶透的深夜,腦海中突然翻起一些當年風雨的情景。

於是我便喚醒熟睡的電腦,在寂靜的房間中,把記憶和感受一字一字地記錄下來…

希望保留這段珍貴的回憶,更希望把這段回憶和感受與大家分享。

全文閱讀

2003年1月2日 星期四

2002風季回顧及2003風季展望

[風界消息]

差不多四個月沒發電子報了,因為去年的九月十月風季旺期都異常冷清,所以並沒有特別的風界消息可和大家討論。如今已踏入新的一年,就讓我們回顧一下二零零二的風季及展望一下今年的風季大致會是如何?

--二零零二風季概況--

根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報告,是年共有31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出現,其中有兩個是自中太平洋移入的。當中,被日本氣象廳命名(即強度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達26個;而一分鐘平均風力強度達強烈颱風水平的熱帶氣旋達12個,超級颱風共8個。可以說,這一年熱帶氣旋數目雖然略低於平均值,但整體強度卻是較大。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OAA)於七月時宣佈厄爾尼諾現象正式出現,其後在九月開始中太平洋水溫顯著提升,而使熱帶氣旋生成位置顯著變東,導致本應是本港風季旺期的九至十月都沒有熱帶氣旋進入南海。

最後,是年只有三個熱帶氣旋令本港發出過熱帶氣旋警告,並且進出或於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只有八個,其中並沒有熱帶氣旋是從太平洋移入南海的,全部顯示為厄爾尼諾現象中的風季表現。七月及八月,熱帶氣旋的出現頻數集中,一個接一個,當中更試過四個熱帶氣旋同時出現,而風神及鳳凰的籐原效應更可被列為經典。

另外,關島及那霸受熱帶氣旋正面吹襲的次數亦偏高,其中夏浪、查特安、鳳仙等都達強烈颱風以上之級數。

--二零零三展望--

按官方消息稱,厄爾尼諾現象在今年春季仍十分明顯,最快要到夏季才有減弱之勢,因此估計今年風季的厄爾尼諾特徵繼續是較為明顯的。目前未能預測拉利娜現象緊接出現的可能性。暫時估計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數目可能有四至五個,略較正常值低。要有較詳細理由支持的預測,需等待四至五月,夏季季風快將建立時再作氣候分析及觀察厄爾尼諾發展的情況。

網誌存檔